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在全国职教国规教材研讨会上分享教材建设成果

时间:2025/10/11 8:48:00

        为用好职业教育国规教材成果,总结各地各校教材使用经验,充分发挥国规教材的育人功能,推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2025年9月27日,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使用能力提升研讨会”在河南省许昌市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质量处调研员李宇辉、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学勇、许昌市政府副市长李朝锋、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来俊军出席会议并致辞。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郑艳秋作为中职学校代表受邀参会,以《从产业标准到育人实践:中职教材“产教共生”动态体系的实践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分享学校教材建设的创新经验。
        郑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在教材建设工作中,学校面对职教教材“开发滞后产业迭代、中高职内容断层、静态形态难适配动态教学”三大矛盾,突破传统认知,将教材升级为“动态育人资源”,构建“产教共生”体系。学校为破解“教材滞后”难题,创新“校企共生”开发机制,以汽车专业群为代表,联合德国巴符州构建课程体系并出版配套教材,提炼企业高频技能编写实训手册,同时依托与大众、宝马等企业共建的校内培训中心,搭建资源库转化企业证书课程模块,实现教材与技术“零滞后”;针对“中高职衔接”堵点,以电子商务专业为试点,建立“学段+校企+证课+资源”四维联动机制,明确中高职能力培养侧重,编写实战教材并建设衔接数字化资源库,打造三级教材架构;为激活“教材形态”活力,依托“昌职云”平台打造“固定教材+动态资源”生态,固定教材由多方力量联合编写并定期修订,动态端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开发微课、虚拟仿真项目并更新企业案例,同时推动智慧农业系将产业问题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产业问题进教材,教学成果进产业”。
        学校通过这些创新做法,在教材建设上取得了成效显著,相关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本教材入选“十四五”国规教材,中高职衔接相关经验获教育部典型案例认定,智慧农业系研发成果获发明专利并落地推广,学生技能证书考取率也保持较高水平,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经验分享,不仅展现了学校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成果,也为全国中职院校破解教材建设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昌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