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职校助力巨鹿农户脱困 46位农民“转行”

时间:2017/4/21 14:49:00

  春花烂漫时节,邢台市巨鹿县常务副县长刘丽香带着县教育局局长苑广华、县教文广新体局局长武国锋、县旅游局局长张蔚霞、县职教中心校长赵瑞肖一行5人,又来到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此行,他们带来一个新的合作项目,为巨鹿县旅游委培训旅游管理人员。
  信任,来自去年的一次真诚合作。
  巨鹿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部,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全县86个贫困村。借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县政府决定对大龄农民开展厨师技能培训,由他们带动家庭脱贫致富。得知这一情况,已经与巨鹿县开展了几年对口协作的北京市昌平区委区政府,立刻帮他们与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牵上了线。
  一向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段福生校长这回更没含糊,他在工作会上拍板,对巨鹿的精准扶贫,“要做就要做好”。经过认真调研,双方决定探索一条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四位一体、四方联动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模式,即形成政府有项目、学校来培训、企业供岗位、家庭得实惠的良性互动。
  好事多磨。巨鹿职教中心在向当地农户做招生动员时,最初招来了一片质疑声。当听说这是政府扶贫项目时,有人开始动了心。2016年3月15日,合作办学暨厨师培训班在巨鹿开班,参加开班仪式的“主角”是来自巨鹿县的46位农民。根据合作协议,他们有幸成为该县精准扶贫的首批受益者,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的厨师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进入合作企业就业,改变家庭贫困现状。
  一个星期后,46名巨鹿县厨师培训班学员,背负着“一人学技,全家脱贫”的重担,来到了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开始为期6个月的厨师技能培训,他们中最大的46岁,最小的只有16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学大纲初级中式烹调师标准,学校为学员量身定制课程。热菜、面点、冷拼、雕刻、刀工——对于这些零基础的学员来说,6个月的时间实在有限。学校将培训时间调整为每周6天,每天学习12个小时。
  起初,练刀工时,面对圆溜溜的土豆,学员们犯了难。但是,切土豆丝是厨师练就刀工的基础活,除了扎扎实实苦练,没有捷径。学员们自觉加大练习时间,每天晚上都要练到很晚。经过10多天苦练,终于能切出细如牙签的土豆丝了,学员王乐飞开心地笑了:“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切出这么细的土豆丝。”
  为使学员学得又快又好,专业教师王程亮花了不少心思。经他琢磨,教学员一道鱼香肉丝菜,其中调汁的技能学会了,可以解决鱼香类好几道菜的问题,还可以借助这一过程识别原材料、调味料及其应用。通过这种学习,学员们学会了举一反三。
  日子在紧张的学习中一天天过去,学习难度也在不断加大。高强度的培训考验着这些平日拿惯了铁锹、斧头,推惯了三轮车的农民,也考验着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彼此的互相鼓励、老师的耐心教诲,激励着这些淳朴农民握着刀站在菜板前,掂起勺站在油锅前,去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结业的日子终于到了。学员们穿上干净的围裙、戴上洁白的厨师帽,向前来参加结业式的领导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在学员们的手中,面条抻得细如发丝,土豆切得细如牙签;冷拼造型新颖、菜品色香俱佳、面点精致独特……他们的精湛技艺,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阵阵赞叹,也顺利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中式烹调师初级考试,拿到了中式烹调师证书。北京路纪食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现场与学员签订了就业合同。
  如今,巨鹿厨师班的学员们,凭借一技之长,开启脱贫致富之门。王乐飞终于实现自主创业的梦想,承包了三家学校食堂,制作营养餐,成为手下拥有几十名员工的老板;杨贺飞,这个曾经的退伍军人,成为北京屈浩烹饪学校的烹饪助教;年龄最大的学员商建廷也找到了工作。单身的他现在最幸福的事,就是自己会做饭了。




搜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