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为高校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时间:2025/6/16 10:40:00

        5月至6月期间,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先后迎来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两所高校师生,分别开展了以“法治匠心・劳动铸魂”、“花香啡语・劳动铸魂”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拓展服务维度,面向高校师生开展劳动教育,搭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育人平台。
实践赋能:当专业匠心遇见劳动技艺
法治学子的“双匠”体验
        5月17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39名学生来校,在“西式烘焙师”与“花艺师”课程中开启劳动实践。烘焙教室内,法大学子完成从食材称量到整形烘烤的全流程操作。当亲手制作的糕点出炉时,学生们感悟到“劳动创造价值”与法律人“精准诠释法规”的共通之处——专注匠心。花艺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运用色彩搭配和造型技巧,以玫瑰、百合等花材创作花艺作品,深刻体会“劳动是审美与创新的物化载体”,与法律人追求逻辑严谨的职业理念不谋而合。
艺术师生的“美学劳动”实践
         6月6日,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29名学生及15名教师来到昌平职业学校,在“花艺师”与“咖艺师”课程中实现艺术与劳动的碰撞。在花艺课堂中,师生们深入探索花材特性与造型美学,亲手创作出蕴含独特创意的插花作品;咖艺课堂上,师生们从研磨咖啡豆到萃取咖啡液,沉浸式体验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于醇香中感受技术与美学的完美交融。学生姚鳗芸感慨:“亲手创造美的满足感让我真正理解‘劳动光荣’的分量。”教师龙春芳则将此次体验比作“心灵SPA”,由此启发了艺术教育与劳动实践相融合的深度思考。
精神浸润:劳模匠心照亮青春奋斗路
        两校师生走进劳模工匠公园,参与“劳模墙下讲劳模”主题宣讲活动。师生们驻足劳模墙前,通过智能语音导览的沉浸式体验,聆听劳模们在平凡岗位上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刘震杰表示要以劳模为榜样,用实干定义青春,在平凡中铸就伟大;中国音乐学院学生隋紫涵则体悟到劳模对平凡岗位的坚守与艺术生涯中“台下十年功”的信念相通,伟大源于持续的专注与付出。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劳动是技能的实践,更是精神的传承;也让教师们跳出专业视角,在劳模精神中找到了育人与创作共通的初心。
校际协同:构建“劳动+专业”育人新路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学校将继续发挥职教资源平台优势,积极探索“高校+职校”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拓展劳动教育服务辐射面,以劳动铸魂、实践育人为核心,携手更多院校探索劳动教育与专业培养的融合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