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昌平职业学校组织开展中高本思政一体化暨“三个精神”同题异构思政研究课交流研讨会活动。北京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刘海霞、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昌平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项目负责人万琴、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武昌杰,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白春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郭春燕,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杨、王馨月、王黎平,昌平区前锋学校副校长闫晓东等应邀出席活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郑艳秋、党委副书记张养忠、副校长张晶磊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首先进行以“三个精神”为主题的同题异构思政研究课,研究课涵盖中高职两个学段。
吴雨暄老师在户外劳模工匠公园进行授课,她充分运用劳模工匠公园资源,结合AI豆包智能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闯关游戏中领悟“三个精神”的内涵及意义。陈雯老师在高职思政课上,通过历史背景与毛泽东个人成长经历的结合,运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和歌唱,强调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刘萌老师从“感知昌平”之十三陵水库出发,与医药健康行业要求相结合,并分享自己支援西部计划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践行“三个精神”。韩子慧老师将思政课搬到了专业实训室,结合航空专业特点,通过真实案例、模拟工作场景和C919国产大飞机研发中大国工匠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并践行工匠精神。
在交流研讨会中,专家们对研究课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学校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与职业教育融合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如劳模工匠公园和专业实训室等,将实践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与互动性,让学生深化对弘扬和践行“三个精神”的理解,提升学生思政核心素养。同时,专家们从紧密结合时政、加强理论深度等方面对学校思政课改革提质提出建议。
郑书记总结讲话,她表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学校利用劳模工匠公园等场景,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场景化教学、学生宣讲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传承“三个精神”。未来,学校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更加积极探索中高本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结合专业和行业榜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
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思政课提质增效,通过创新思政课教学设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培养具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