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丰收喜悦 体会劳动幸福——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开展2021年区级劳动教育课程实践

时间:2021/10/15 10:53:00

        本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迎来昌平区6所小学的855名五年级学生,进行2021年昌平区劳动教育区级课程实践。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科聂莹、贺培两位老师到校指导工作。
        10月12日、13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昌平区城关小学走进农林科技实训校区,开展劳动教育农耕实践。同学们刚进入校区,就被一大片金灿灿的、整齐排列的玉米地所吸引,兴奋不已。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下,掌握安全劳动要点,明确劳动任务。同学们戴好手套和帽子,拿起竹篮,争先恐后地进入玉米地,开始掰玉米比赛、挖玉米秸秆、编玉米辫子。看着满满一筐的玉米,同学们不禁感叹:农民伯伯还真是不容易啊!最后,同学们分工协作,一部分同学负责将铁锹擦拭干净、摆放整齐;另一部分同学拿起大扫帚,将劳动的场地清扫干净,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10月14日下午,昌平区霍营中心小学、南口中心小学、南邵中心小学、桃洼学校4所小学的418名学生围绕“劳动六艺”开展15项劳动教育区级课程的实践。
        “食”课程以制作卡通馒头、艾窝窝、泡芙、三明治等中西式主食、甜品为载体,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既学会了基本的烹饪技能,又体会到家人照顾自己的辛苦和不易。同学们制作完成后,纷纷品尝起自己的劳动成果,小脸上洋溢满足的笑容。
        “数”课程中遥控小车、未来汽车装配师两项课程以交通工具的发展为线索,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感受现代化技术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度小布人脸识别、声控达人、智能刷卡机课程融入AI技术、电子电路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通过制作生活中的常见电子设备,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为生活提供便利。伯努利悬浮球课程以“伯努利效应”为原理,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电机的作用与功能。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创”课程在木艺小课堂上,学生们热火朝天地制作自己的餐具-筷子。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台钳、线锯等常用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也感受到了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伴手小花束课程为学生讲解了插花美学,教会学生欣赏和制作花束,感受到花艺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完成后,同学们开心地说道:“以后可以亲手制作花束送给爸爸妈妈和老师啦!”古风首饰——“禁步”制作的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制作古风首饰,感受古人对美的追求。
        “传”课程中景泰蓝掐丝课程运用传统掐丝工艺,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制作一幅属于自己的景泰蓝掐丝画。油纸伞课程带领学生了解油纸伞的历史,掌握基本制作工艺,在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古人发明创造的劳动智慧和勤奋探索的劳动精神。
        本学期,昌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区级课程以基地上课的形式,面向区域内各小学8200余名五年级学生开展实施。学校依托主校区、南口校区以及农林科技实训校区的丰富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具有职教味道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同时,让更多人认识职业教育,了解职业教育,为探索推动职普融通发展新路径积累经验。


 
 
搜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