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职业学校承担北京市“思政课程中融入党史教育”研究课活动

时间:2021/6/11 10:07:00

        6月9日上午,北京市“思政课程中融入党史教育”研究课活动在昌平职业学校举行,活动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主办。
        本次研究课由思政课教师田莉实施教学,授课过程面向北京市中职学校及教研机构的思政教师、教研员全程线上直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冯洪荣,职教所所长吉利,副所长吕良燕、袁洪艳,副研究员王宇波、高级教师古燕莹、刘海霞,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段福生,党委委员、副校长郑艳秋,校长助理兼教学教师发展中心贾光宏等领导与教师代表进行听、评课。
        田莉老师的教学主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她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视频入手,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我国经济的发展,导入以党史发展重要事件为主线,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制度历程,引导学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决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用关键领域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占比情况、成渝铁路建设等大量丰富的图表、案例,结合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铁路和地铁发展实际,通过创设情境、案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及其重要作用,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城市轨道运营专业的学生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课后,冯洪荣副书记进行了点评讲话。他充分肯定了田老师的这节研究课,高度认可把思政课与专业、党史有机融合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他指出本次课解决了学生对国家制度、政治认同的思政课程核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精气神、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受到在真实问题中学生探究、感悟所发生的改变,是一节很好的思政标杆课。
        冯副书记针对中职思政课难讲、难出效果的现状,提出思政课程要“三合”,即与专业发展、专业特色、专业成就相融合,与学生身边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时代主题、时代特征相结合,并对思想政治课在经典范例形成、研讨机制建设、推出标杆教师和标杆学校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通过每周推出两节研究课、集中评课研讨等形式,开展“系-校-区”三级思政课程听评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增强思政育人效果,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加大思政课程的研究力度,承担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思政核心议题和专业载体的研究和开发,形成思政课的经典范例,培养出一批市级思想政治课的标杆教师,成为思想政治研究的标杆学校,加快“三教改革”步伐,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搜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