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段福生受邀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访谈。1月23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职教中国》第4集《职教赋能脱贫 技能点亮人生》,全面呈现此次访谈内容。
一起来看看吧!
一起来看看吧!
视点一: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是脱贫攻坚“直通车”
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是脱贫攻坚“直通车”。职业教育门槛低、成本小、形式活,既有长学制,又有短培训;既能帮助适龄学生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又能帮助其他家庭成员学技术,促就业、增收入,为整个家庭造血。
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是脱贫攻坚“直通车”。职业教育门槛低、成本小、形式活,既有长学制,又有短培训;既能帮助适龄学生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又能帮助其他家庭成员学技术,促就业、增收入,为整个家庭造血。
视点二:职业教育要提高自己的交换权利
贫困地区职普比失调、招生问题、财政投入问题究其根本还是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低的问题。是职业教育自身没有形成让人羡慕的条件和能力。借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交换权利理论,就是职业教育没有自己的交换权利。
视点三:职业教育要提高“贡献度和吸引力”
我们要办区域需要、企业期盼、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也就是提高职业学校“贡献度和吸引力”。区域需要就是职业教育能为政府解决他想解决但解决不了的问题。企业期盼就是职业教育得能跟企业对上话。人民满意就是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
视点四:专业建设要因地制宜,打造地方特色
对接产业结构,关键看专业“合不合脚”。政府应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区域整体规划之中,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对职业院校中长期发展的指导。职业院校要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产业发展的大局之中,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是最大的特色。
视点五:职业教育要有互联网思维,搭上数字经济转型的快车
做好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大数据+农业,互联网+农业,老专业焕发新活力。要把教学项目转化为产业项目,把项目扎根在区域经济社会中。学校成立校企农社乡村振兴产城教联盟,将职业教育、企业以及地区,依托电商专业,开展众筹、直播带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