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职绳元虹同学代表全市职业院校学生在第二届北京职教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启动仪式上发言

时间:2020/7/1 18:07:00

         6月30日,第二届北京职教国际青年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技能大赛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正式启动。作为全市职业院校唯一的学生代表,昌平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绳元虹同学以《成果导向学习,实现综合能力提升》为题,在启动仪式上进行发言。
        北京市的职业院校上百所,参加过“双创”比赛的学生上千名,为什么单单就是绳元虹同学能站在发言席上?
        这还得从去年的一次“双创”比赛说起:
        2019年12月27-29日,第三届“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在武汉举行,绳元虹和学校另外三名同学:韩晓磊、闫运成、刘梦晴组成的团队荣获金奖,成为金奖团队中的唯一一支中职参赛团队!
        “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绳元虹说,自己本来是个“双创”小白,第一次参加学校“双创”路演时,“台上的灯光一打到脸上,我一下子就慌了……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介绍项目的,感觉全都说乱了。”但因为老师的鼓励指导,才能最终通过学校的海选。后来又参加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北京赛区的比赛,再后来参加“一带一路”双创比赛,从市赛一路冲进国赛。“从准备市赛到最终国赛,三个多月里,老师们一直都在精心指导我们,创造各种机会让我们模拟练习,再加上团队伙伴们的互相鼓励、互相‘挑刺’,才能坚持下来,最终取得好成绩。”
        而这次能代表全市职业院校学生在第二届北京职教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启动仪式上发言,绳元虹坦言,“去年学校参加国赛的有两个团队8个人,到底派谁代表学校发言,老师们也有点决断不下,就让我们几个人进行了一次‘小比拼’……”
“‘双创’比赛,比的不仅仅是创新创业能力,还有企业运营、项目实施、团队合作、综合展示等各方面,每个能参加到‘双创’比赛的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专业技能,问题解决、沟通表达、领导协作等综合职业素养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昌平职业学校负责“双创”教育的叶玉曼老师对学生们的表现赞叹有加。
        其实,绳元虹只是通过学校“双创”平台获得成长的众多昌职学子之一:2017级学生韩晓磊,初中时本有一个射箭职业赛手梦,但因为在市队选拔时被淘汰,一蹶不振,到了昌职后,刚开始还因为违纪,背了处分。但学校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充分挖掘他的优势,最终帮助他在“双创”的舞台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二届“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获得银奖;在第三届比赛中斩获金奖!
        而在昌职校园里,有一家由学校烹饪专业2010届毕业生边玉峰创办的“爱的味道”西饼屋,是烹饪专业学生的校内创新实践基地。边玉峰表示,昌职给予他的不仅仅是一项技能、一个岗位,在校期间参加的创业社团和小微企业实践都在激发他的创业梦,他希望能把创业项目设在校园里,为其他学生树立创业榜样的同时,也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更多学生认识创业、敢于创业。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昌职肥沃的“双创”土壤让一个又一个昌职学子的“双创”意识不断生根、发芽,以至茁壮成长。而这一切,都归于学校对“双创”教育的高度重视。
        学校校长段福生认为,“双创”教育是青年的必修课,中职学校应当寻找出一条适合中职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双创”教育途径。他提出,“双创”教育要坚持“四全原则”,即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建立了“通识+技能+实践”的三阶梯课程体系,开发出《创新创业通识课》等系列课程资源,引进“知名高校+知名企业+知名大师”,搭建了课程、展示、实践三大“双创”教育平台,营造出浓郁的“双创”教育生态环境,通过课程学习、活动展示、比赛磨练、项目孵化、创业实践等多种途径,助力学生多元、可持续发展。
        昌职的“双创”教育,让绳元虹们的青春像彩虹般美丽;希望更多的昌职学子,在“双创”的舞台上,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


搜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