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时期正确的中职生教育观

时间:2012/1/17 9:12:00

  当前,青年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共性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独生子女家庭“6+1”教育模式、社会各类文化对青少年影响、青春逆反特殊时期等原因,我国职校生的教育问题日益严峻。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或是中考的落榜者,或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或是初中分数至上教师眼中的差生,或是离异家庭中缺少关爱的多余者,或是金钱至上家庭的冷落者,等等种种原因形成了他们中好多人的自卑、厌学、孤僻、对立、暴躁、烦躁、忧郁、自私、失望等情绪,而且,随着网络、手机、电视等领域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渗透,这些问题会更加突出。
  教育环境在改变,教育对象在变化,教育工作者也必须随之而变教育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生本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以人为本,所以,以生为本是教师必须要坚持的教育观。然而,今天的我们或许给学生赋予了太多的禁忌,面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处理方法上又单调而缺乏智慧,使本来就存在学生内心的疏远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从而形成了教育的最大弊端——缺乏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教师无法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必将使教育走向失败。
  爱生观。在中职学生面前,教师如何正确定位决定了教育思维与策略。是学生的管理者?还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成长的伙伴、知识的引导者?没有爱护学生的教育观就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更多的选择也许是管理者,管理与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永远的对立面,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爱生观,充分运用个人的爱心与智慧,以宽阔的胸怀包容学生的淘气、顽皮,以真诚的爱心耐心地教育与引导学生,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渐进观。中职生身上存在各种各样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苛求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自身的严厉教育就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不能认为听话就是好孩子、好学生,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上的一点小问题就盖大帽子。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受其自身的素质所限制,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寻求教育切入点,对每一点进步都要不吝鼓励。
  个性观。大多数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光点,有的是外显的,有的却是内隐的,需要我们善于挖掘。中职学校的学生教育在校园大同文化上追求统一外,应该努力创造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的平台,绝不可以学习成绩高低论英雄、以小错误论品德修行,而要努力让学生找到生命绽放光彩的空间。
中职生是地方经济建设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可能是未来地方产业界的创业人物,我们只有树立新的教育观,努力创造中职生成长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科学培养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