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实现五个突破(2008)

时间:2012/1/16 16:55:00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目前,国家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已经十分明朗,职业教育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职业教育自身要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尽管国家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并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依然有很大差距;职业学校办学始终跟在普通教育的后面走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实际上成为了普通教育招生的收容队;职业教育没有创建起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技能型人才的成才道路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开通。发展职业教育,要想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发展体系,需要摆脱普教模式,在五个方面落实突破。

          办学思想: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框架,确服务经济发展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走的是单一发展之路,教育过程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也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办学忽视了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学科性和系统性,忙于应付知识的考试而疏于知识的应用,学生认识不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就业有什么关系。因而,职教办学特色不明显,教学既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又远离了企业需求的标准。

    昌平职业学校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的调整而调整。当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一元化经济进入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多元化经济之后,行业的增加、技术的发展、分工的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因此,职业教育要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研究经济发展趋势服务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

    为了落实服务经济的目标,学校紧紧围绕北京市和昌平区经济发展战略,按照“强二兴三优一”和“经济支柱产业”发展方向的要求,对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等区域经济状况人才结构、质量现状及需求状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学校对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道路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调研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准确定位。

          教师队伍:突破培养知识人观念,开展培养职业人实践

    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大都是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这些教师由于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还不是岗位人才的塑造者。很多教师的知识就是从书本到书本,教学就是把知识从书本灌到学生的大脑中,知识的掌握与实际运用有很大距离。教育观念中,轻视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甚至从事职业教育却鄙薄职业教育的现象,在职教师资中还有存在。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满足企业、行业需求,教师就必须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与用人标准,了解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熟悉和精通相应专业的技术和业务,成为“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岗位能力体系,没有这个把握,培养目标就会模糊,师资能力的提高就没有方向。

    职教人才的能力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获得的,教学必须围绕工作过程来实施,这就需要教师既具备岗位实践能力,又要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还要能够按照行动导向的理念组织教学。在工作过程的体系下提高业务能力,教师在“做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因此,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必须按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去培养。

    昌平职业学校注重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企业发展的前沿,熟练岗位技能,明确岗位标准,体验岗位情境。从思想上转变育人观念,完成从书本到实践的转变,才能培养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建立职业道德,钻研职业本领。因此,培养职业人,必须先做职业人,必须立足学生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是保障职教发展的重要环节。  

    突破培养知识人的观念,建立起培养职业人的责任心,使学校教师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暑假集体到苏州软件实训基地进行实际项目开发实训,真正了解了实际工作项目的流程、技术、标准等。汽修专业把教师派驻到企业,要求老师与企业一线生产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钻研技术,掌握实际知识和技能。旅游专业、花卉专业、航空专业的教师利用假期到对应的旅游景点、园林公司、航空培训公司等企业、行业进行挂职锻炼,真正掌握一线的岗位标准和用人要求。

          教学模式:突破学科体系的束缚,遵循能力体系的需要

    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课程是学科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科逻辑为主线、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认知性和验证性的知识传授。这种教学模式,适合逻辑思维性强的学生,适合以知识积累为教学目的的普通应试教育,但是不适合形象思维性强的学生,不适合以工作经验积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教学只有突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在实践中熟悉岗位标准,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学校遵循岗位能力体系的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重新设计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设突出能力培养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适应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际和工作岗位的实际。

     1。课程建设上,变学科应试体系为职业能力体系

     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特征和职校学生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学生要在“做"中学习。以往,职业教育的教学一直采用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三段式”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普通教育的内容之外再加上专业内容,其弊病是学生学了不少课程,只是应付单科考试,却不会融会贯通。这种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与岗位应用距离过大,会考试而不会做事,造成企业对职校毕业生并不满意。职业学校是学生就业前的练兵场,那么“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把这一理念贯穿到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在课程建设中,围绕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分析,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进而把工作任务变成教学项目。在课程建设中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手段。在标准的把握上注重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

     2、教学实施上,变知识的学习为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往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中德育、文化、专业课分头进行,德育和文化课程学生学过、考完就算过关,与岗位实际联系不多,与能力的发挥关系不大,因而学生德育考试及格却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文化课考试过关却不知如何运用。

     学校汽修专业根据初、中级技术工人及技术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中,改变先理论再实践,先课堂再车间,先实验再实训的模式,采用体现“做中学”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即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经历计划、检索、决策、实施、评估、反馈等完整的行动过程。学生在完整的行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关键能力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形成。

     3、教学评价上,变单纯知识评价为综合能力评价

     改革传统的教学、教法,必须建立以人才类型为前提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这是职教与普教的重要区别。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改革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才能引导教学真正走出旧有的学科教学的模式,走上以岗位能力为检验标准的路,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

    学校在教育教学一体化的思路下,将德育课、专业课、文化课三个支点融铸为一根能力支柱,进而探索学校与企业共同出题,以能力考核为核心,融合技术、文化、职业道德为一体的能力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标准的改革,考试不是考学生知道什么知识,而是考学生能运用什么知识,能做好什么项目,考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管理:突破学府式教学管理,营造专业化职业环境

    传统职业教育由于遵循“理论+实践”的模式,把理论与实践隔离开来,利用教室进行理论教授,利用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教学管理上也是把实习当成是理论学习后的验证社程。由于仅仅把实训基地定位于技能训练,因而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也只强调建筑及硬件设备,不注意实训基地与课程的关系,因而很多时候“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甚至是成了一个摆设,是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对职业教育工作情境的本质认识不清,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即使是实践教学,学生也是在教师创设的模拟场景内重复着跟工作过程并不切合的实训活动。学府式的教学使学生虽然学了技能,却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职业教育,是能力导向的工作过程的教育。要搞好职教,必须从教学管理、教学环境的开发方面选行改革创新。按照工作岗位流程设计工作系统化的课程,按照课程的需要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岗位能力标准进行实训基地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才是真正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昌平职业学校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点工程。基地建设体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实验与实训一体、教学与生产一体”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管理理念。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中,根据课程的需要,按照企业工作任务和项目确定实训区域和工位,用实训基地整合教室,用实习教师整合理论教师。实训基地不仅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而是以技能训练为基础,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于一身。由于课程是工作系统化的课程,因此实训就是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模式来组织和管理。

   学校汽修实训基地建设把现有的“昌职汽修厂”与实训基地结合。旅游管理系实训基地将对外营业,做到教学与生产一体。计算机系实训基地将在实训大楼中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区",吸引社会资源,共同打造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园林花卉专业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始终坚持将教学、实践实习、生产经营三者融为一体,走产教结合之路。

        办学模式:突破学校围墙的局限,扩大服务社会的功能

    职业教育的办学与普通教育的办学有着显著的不同,普通教育面向的对象是适龄学生,教学内容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职业教育的办学对象是整个社会群体,“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学员年龄段涉及层次多,专业覆盖范围广,技能实践特色强,既有学历教育又有技能培训,还担负着依托专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多重任务。

    多年来昌平职业学校运用多种形式,打开大门办职教,送教下乡村,送教进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在提高农民素质,增收致富上发挥了突出作用,学校受到了社会的欢迎。

    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项目上学校在南邵镇营坊村开设“农民教育大讲堂"。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农民的培训需求,为学员定制了一系列课程,如园林设计及绿化美化、计算机操作、民间手工艺制作、家庭健康一日餐营养制作、果树栽培和护理技术、民俗旅游服务、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等培训。丰富的培训内容和实用的应用技术,帮助村民提高文明水平,掌握增加收入的技能。

    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项目上,学校派专业教师为南口镇阳台子村村民进行压花基本技法培训,村民自制的干花作品被区农委推荐参加北京市农村艺术品作品展览,并获得银奖。2007年又在该村开展了手工艺编织、丝网花制作等培训,完成和制作逐步由简单编织到复杂多样的提升,并向工艺设计拓展,逐步形成羊台子绿色旅游商品产业链。以此推动民俗自然风景游,增加了村民收入。学校为该村进行道路规划设计,羊台子村已连续两年被北京市评为优秀民俗村。

    在服务长陵镇康陵村的建设过程中,紧紧依托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明康陵的文化背景,学校与村委会共同确定了结合康陵村旅川游发展推出“春饼宴”以吸引游客带动康陵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学校为康陵村所有旅游接待户开设“春饼宴”制作培训班,研究“春饼宴”推行方法,选定“春饼宴”旅游接待户实行挂牌服务,并在长陵镇第三届民俗旅游文化节上向社会推出了“春饼宴”套餐。2008年农历“二月二”期间,部分农户实现了近3万元的营业收人。“春饼宴”已经成为带动康陵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

    学校于2007年在昌平区城区内启用的2600平方米的培训校区,已经成为学校更好地服务昌平的窗口。培训校区依据调研结果,不但完成了由政府“买单”的农民转岗培训,更依据昌平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据“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开展“专家带动型”培训,使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2007年学校就接到昌平区农民培训订单9000余人次,学校也形成了“长短结合,既稳又活"的多元办学格局。

    目前昌平职业学校在册学生达到60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10%,实现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学校设施设备和资金存量都翻了两番,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政府把职业学校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依靠,学生家长真正重视了职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几年间,学校在办学中落实五个突破,在内涵和规模上实现了做强、做大,实现了快速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赢得了职业教育的地位,真正走上了改革与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