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六个转变,实现跨越发展(2005)

时间:2012/1/16 16:54:00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类型的教育;其培养对象,是适合于应用性学习方法的人群;其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多层次、多规格的岗位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摆脱传统的普教模式,从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各方面实行大幅度的改革创新。不断向职教自身规律靠拢,才能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效益。这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理念。

    要搞好职教,必须研究职教,进而改革创新。近年,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不断探究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把握办学目的,发挥职教优势,施行六个转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活动,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开创服务经济好局面的同时赢得了学校发展的好局面。

    现在,学校在册学生达到6000人,毕业生就业连年达到100%,实现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学校设施设备和资金存量都翻了两番,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打开了政府把职业学校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依靠,学生家长重视职业教育的好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几年间,学校不断做强、做大,真正走上了改革与发展道路。

治校——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

    经营学校要经营人,要树立正确的职教观念,提高劳动生产率。

    目前,不少教师一专多能,一身能兼几门课,能够有意识地把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专业实践、成人成才紧密结合,教学效益、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经营学校要经营财,要让现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金流转率。

    目前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是资金投入的不足。因此,怎样在有限的投入下合理合法地创造更多的现金流,将决定学校是否能够稳步、快速发展。学校发挥汽车维修专业的优势,与北方兴业公司合作,收购了汽车检测场的部分股份,开展汽车保险、汽车修理及保养美容业务,既培养了专业人才,又增加了学校收入;学校利用园林花卉专业开展企业和家庭的花卉租摆业务,以一天一元钱的会员制形式播撒绿色文明,目前,会员成员已经达到7000多户。

    经营学校要经营物,要充分发挥设施的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

    学校利用航空服务专业的设备优势,与民航总局和各航空公司紧密配合,举办航乘人员岗前培训及在岗培训,目前已为各大航空公司培训了8期900余名学员。

    经营学校要经营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效益。

    近年来,学校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各专业、各学科进行了不同教学方法、模式的探索。花卉专业进行情景式教学,汽车维修探索探究式教学,旅游服务引进BTAC方法。文化课教师结合专业讲基础,专业课教师结合文化知识解决专业问题,促进了办学模式的转变,加强了学校的内涵建设。

    经营学校要经营办学,要拓展为经济服务的领域,扩大教育功能。

    学校将办学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角度筹划学校的发展,运作学校的资源。现在,学校从过去被动地被纳入当地经济规划变成了主动参与规划;从学校追着企业提供服务变成了企业追着学校要求服务;群众由不关心职教变成了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职业教育在人民心中真正有了位置。

    专业——变学校主观设置为按行业需求设置

    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必须按照社会的人才结构确定教育结构;必须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确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以往,学校是按照已有的教师和设备开设专业,因而教育培养与经济需求相脱离,以致岗位需要的人才无处寻找,教育培养的人才就业困难。

    近年来,学校坚持面向需求调整专业,明确培养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需求发展职业教育,因而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学校在航空服务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航空安检、民航特种车辆驾驶维修等专业;在园林花卉专业基础上增加了园林设计、室内维修专业;在综合专业里增加了社区与家政、体育与休闲等内容。面向需求培养专门化人才,使学校办学效益越来越好,在校生达到3600名,就业率达到100%。

    课程——变纵向学科体系为横向综合结构

    学校鼓励“双师型”教师岗位标准探索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社会变化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钻研新的教学教法,进而研究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模式,把专业、文化、德育融为一体,高效益地培养高质量的实用人才。

今年,学校探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改革,将以前纵向的学科体系变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横向的课程综合结构,打破普教模式下的组织课程的方式,从职业教育的教育效益出发及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经济社会的岗位要求出发,建立以技能递进为顺序、以技能及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体系,同时,将德育课程分解,按照职业应用需要,与专业课、文化课重新组合成横向课程结构,使学校的教育内容与岗位实际融合,使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衔接,使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配套,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标准——变单纯学历评价为综合能力评价

    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教法,必须建立以人才类型为前提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这是职教与普教根本区别。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改革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使学生、使教学真正走出旧有的学科教学的模式,走上以岗位能力为检验标准的路,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

    学校在教育教学一体化的思路下,将德育课、专业课、文化课三个支点融铸为一根能力支柱,进而探索学校与企业共同出题,以技能考核为核心,融合技术、文化、职业道德为一体的能力评价方式。文化课与专业课应该统一于岗位能力,但是,目前有些相关政策与课程改革相冲突,如对文化课进行全市统一的水平测试,实行“一刀切”的做法,仍然把学校引向“老三段”的分科教学,学校的教学精力被“水平测试”牵着走,课程体系的改革难以深入。

    体制——变单一政府办学为多元市场办学

    在北京市初中毕业生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会引发职教的生源危机;认为办学资金的短缺,会引发职教危机。其实,只要有经济存在、有行业存在,就有职业教育存在;有教育服务存在、由企业需求存在,就有资金的支持存在。

    几年来,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分层教学、弹性学制、学分制改革实验,向社会输送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实用型人才,切实满足了行业的现实需要,满足了学生就业的需要。

    学校在景文屯村实施科教兴村工程,坚持以项目为切入点,推广实用技术,培养实用人才,现在村中已培植了北方绿化特种苗木银杏、苏柳、紫薇等500亩,苗木花草总价值300多万元。一些企业争相向学校提供设备、注入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学校发展。学校引入民办机制,尝试多元化办学,巩固了办学效益。

    方向——变单一学历教育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

    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职业学校不能也不应该死守单纯的学历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方针。因此,职教办学要把职业培训作为积极开发的大市场。

    近年,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计算机、园林设计及绿化美化、特种苗木栽培、企业管理、民俗旅游服务等培训,2005年接到区农委农民培训订单9000余人次。同时,为内蒙古太仆寺旗、河北滦平县、贵州黔西南地区等培养学生1200多人,培训干部教师近百人。学校先后与西部及其他省市14所中等职业学校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订单式”、“2+1”或“1+2”等形式开展联合办学和短期培训,与五所打工子弟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并面向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开展培训。

    积极开发培训的大市场,充分体现了职业学校的作用,也使学校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