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都没有最终成型的阶段,积极地探索更有实效的办学方式,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在职教事业前进的过程中,故步自封或止步不前,就会被飞驰的经济列车甩于轮下。正因如此,必须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要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
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担负的责任无可替代。这既是新形势给予职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更是职业教育本身的使命。因此,无论从当前职教的改革需要出发,还是从适应以后学历生源逐步减少的实际着眼,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必须充分解放办学思想,充分盘活教育资源,充分拓展教育功能,充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满足人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这既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确立经营观念
职业教育要办出自己独到的类型特色,需要突出自身的特点。这就是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职业岗位的要素提供优质的教育过程,突出岗位技能,因此,学校的各个教育环节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办学思想到课程模式,从管理体制到职业环境,都要有鲜明的岗位特征。学校的管理,要引入筹划的内容,以经营的观念整合教育资源,使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更紧密地结合,提供更有效、更及时的服务。
职业教育的改革,要紧紧围绕市场求新求变,彻底摆脱普教模式,优化办学机制,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努力开发职业教育的产业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运作将学校现有的市场进一步做大。我们提出了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的观念,就是要在学校的各个环节,强化投入产出意识,既要有成本的概念,又要有效益的追求。计算成本考虑效益,并不是以营利为办学目的,而是在注重育人的同时精打细算,以市场经济的理念统领学校工作。以前,我们要求加大教育投入,总是希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注入更多的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今后,我们要把教育的投入明确地提到教育投资的高度来运作,使投入以资本的形式增值增效。使国拨经费、学费收入、产业开发、合作办学单位的捐助以及贷款、投资等等资金能有效地结合,有效地运作。这是教育投资方面的新的增长点。
二、强化岗位目标
职业教育要使社会真正认识到不同于普通教育,必须摆脱传统的以升学、应试为中心的办学模式,树立起崭新的形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不是由学生入学分数表现出的分数层次的差异而决定的,而是不同的教育类型和不同的人才类型决定的。人们将逐步认识到,职业教育更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因而将更实际地确定自身发展的途径,随着人才观、就业观的变化,人们的求学观将发生极大变化。高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将大量增加。现在不少大学生到职业院校学技能的“回炉”现象,说明人们对自身发展的途径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我校航空专业培训接收了数名北京著名高校的学生,说明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从单纯追求学历到寻求自身综合价值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成为职业教育的新的增长点。
由于职业教育脱胎于普通教育,尽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20多年,但时至今日,唯学历的痕迹还处处可见,使一些原本能在技能上得到更长足发展的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满足,特长得不到发挥,适应社会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材施教”未能得到切实体现。
我们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能力结构应该是“职业意识+岗位技能+相关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结构,这既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综合目标,又能实现分层次教学活动的阶段目标;既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又可适应现实中不同的生源状况;既可培养岗位急需人才,又可为学生深造打好基础。在办学方式中,寻求多类校企结合,颁发多种资格证书,开拓多条毕业渠道。在教学思想上,设计灵活的教学模块、提供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相应的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分目标教学,分目标管理,从而实现多规格、多层次的培养目标。
要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认真探索实践弹性学制,学分制,实施岗位目标教学等课程模式的改革。这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校采用的是“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该模式采用两段式课程结构,即依据教育侧重点分为宽基础平台阶段和专业能力学习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将探索更具有岗位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将以岗位能力的要求,引领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改革,创造具有更鲜明职业教育特色,更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
三、拓展培训功能
职业教育具有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使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并由此产生的新岗位,都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尽快适应,我们只有高度关注这一领域,才能在市场运作中占据有利位置。广泛开展职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再就业培训,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这是拓展职业教育功能的新的增长点。
多年的职教建设,职教总体上已颇具规模。但我们的设备还要再完善,要瞄准现代制造业生产技术的前沿和现代服务业的国际规范,不断提高教育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我们的师资还要再提高,要让教师能够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相关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地结合起来,熟练自如地将两类内容运用于一类授课之中。进而使开发学校专业资源,面向各类社会需求,拓展培训空间的工作得以高效益地进行,以最丰富的课程内涵,换取培训的最佳效果。广泛开展高效益的社会培训,能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最紧密结合,与解放生产力最紧密结合,最终实现支持经济高效益发展的目的。这是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目的的最现实的体现。
为使拓展教育功能的实践落到实处,我校在岗位环境的建设上做了充分准备,为使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空乘人员具有突出的岗位能力,我们特别购置了先进的模拟客舱,即将开设的安检专业,也已经采购了机场安检的专用设备。即使是原有的园林花卉、汽车维修等专业,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造实验实习条件,最近即将完成的汽车修理专用流水线,就是为学生营造完全真实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立即适应岗位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设备的作用,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必须开展职业培训,要把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也是经营学校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切实感到,社会培训确实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新的增长点。
与传统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学校既有教育的属性,又有经济的属性;校园既是知识的传播园地,又是技能的实践园地;师生既是知识、技能的授受者,又是知识、技能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怎样开发职业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人、财、物的资源作用,大有潜力可挖。这既是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必须,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四、开发前沿专业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科学化,人们求学、就业、发展和企业用工的观念日益实际,剥去浮华外衣之后的价值取向,将把真才实学和实际顶岗能力作为惟一的人才取舍标准。这在发达国家已是普遍规律,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已见端倪。高级技工的招聘工资超过硕士生的现象已不鲜见。因此,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岗位要求,落实国家职业标准,已成职业教育办学的关键。职业资格证书或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将成为毕业生竞争上岗的通行证。
加入WTO后,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基本确定,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向世界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如果职业学校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将难以保证。因此,要积极发展“订单式培养”,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规格需求,提供符合需要的岗位人才。这需要我们严格按照岗位前沿的要求办学,根据社会经济中产生的新的行业,开发前沿专业。我校今年新开设的物流、机场安检等专业,就是面向新行业创办的。为了适应奥运会的需求,我们还开设了体育休闲与服务及中西餐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是适应经济新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今年,我校和新加坡樟宜机场合作,根据机场方面的人才能力结构的需要,引进国际前沿课程,深化专业内容,特别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适应国际化服务人才的岗位要求,我们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的自觉性。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的教育,不能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缺少成型的、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引进国际化的教材、教学方法和证书,对职业学校规范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仅仅是送些学生出国进修、深造,而我们的教师没有从中得到教学方式方法的启发,那样的国际化是短期的。只有全方位引入国际化的课程,才能够切实提高我们职业教育的水平,学生的职业化标准也就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五、搞活办学机制
“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的经济体制。职业学校也应该在办学思想上开拓创新,只要能够尽快发展起来,只要能够更充分地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就可以在体制上大胆探索,把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吸引进来,补充国有资本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实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这是教育投入上的新的增长点。
职业教育是一种需要很大投入的教育类型,资金短缺会严重制约职业学校的发展,各级政府虽然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但比起学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需要,仍然显得是杯水车薪。不单纯依靠政府,运用市场运行机制筹集办学资金,既是职教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缩短职教与市场差距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校发展过程中,筹集资金的渠道逐步丰富,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方式是,合作办学双方以股份的形式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我校以部分教学设备、校舍入股,合作单位以资金入股,既加强了与行业的紧密融合,又增强了双方的责任感,同时很好地解决了办学资金不足和行业企业急需人才的矛盾。我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开设,运用股份制合作方式,已引入资金,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还通过新设专业如机场安检、小提琴制作等,引入行业优秀人才、引入竞争机制、引入民办机制,加快专业建设和发展。我们还与14个省市的职业学校签订协议,以2+1或1+2的形式拓展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了我校的教育资源,开拓了为西部地区服务的新方式,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
以经营的观念办好职业教育,以经济运作的方式筹划职教发展,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从目前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20年来,昌平职业学校在教育部、市政府、市教委、昌平区委区政府等领导的关怀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区领导落实三教统筹,把昌平职业学校放在重点建设的地位,有力地保证了学校的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经济规律和职教规律,研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以为经济的全方位、高效益的服务,回报各级领导的厚爱,为北京的经济建设输送更适用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