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金融与财务方向)专业(专科)专业规则

时间:2012/1/16 11:03:00

一、培养方案概要

专业名称

金融(金融与财务方向)

(一招生对象 

符合课程开放专业招生条件者。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2.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2.2 培养要求

1. 政治思想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2.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掌握金融专业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本专业某个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具有分析、解决一般性金融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分析、解决本专业方向业务和技术问题的以及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

3.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求身心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三)规格

3.1层次

专科

3.2学制

两年制,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进程。学习年限最短两年半,最长八年。

3.3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76。

3.4证书

类型

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层次

(等级)

专科毕业证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获取条件

达到毕业条件

(1)五门双证课程和职业技能实训(一)成绩达到60分可获得四级职业资格证书。

(2)三门核心双证课程成绩达85分以上,另外两门双证课程和职业技能实训(二)达到60分,可获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

(四)就业面向和职业生涯发展

4.1就业面向

1.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金融、保险类机构等。

2.职业:理财顾问(如:保险公司销售员、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代表等)。

4.2职业生涯发展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进一步学习深造,可考取理财规划师(二级)、高级理财规划师(一级),进而可以在原有岗位的基础上升任。

(五)知识、能力结构及其支撑课程

类型

内容描述

支撑课程或活动

5.1 综合基础知识

思想及意识形态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数学基础知识

经济数学基础12。

外语应用基础知识

英语Ⅰ(1)、英语Ⅰ(2)。

5.2专业基础知识

1.经济学基础知识

★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2.金融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 。

3.会计基础知识

☆基础会计。

4.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学原理。

5.法律基础知识

经济法律基础。

6.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5.3专业技能

具有一定的处理国内外金融业务的能力

金融企业会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市场。

具有一定的理财规划能力

企业金融行为、★财务管理、财政与税收。

(六)专业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

6.1培养模式

采用开放教育的培养模式,引入双证书制度。

1.结合中央电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为目标,以适应从业人员学习需求的专业和课程为内容,以整合优化的学习资源为基础,以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学习环境为支撑,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严格而有弹性的过程管理为保障,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培养规格涵盖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使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6.2教学方式

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适用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重点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本课程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适合各自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印刷教材、视频教材、网络课程等。多种媒体密切配合,有机搭配,文字教材为主,其他媒体为辅。

(七)教学管理

7.1课程管理

1.统设必修课严格执行统一课程名称、统一课程学分标准、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2. 课程实践环节成绩计入课程学习成绩,没有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不能取得课程学分。

3. 相似课程不宜兼修,如果兼修,只计其中一门课程的学分。

7.2开课学期

1. 专业规则表中各课程建议开设学期是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提供的课程先修、后续关系确定的,供学生选课时参考。

2.开放教育各专业所有统设必修课程首轮开设时必须按照建议开设学期开课,之后实行全年滚动开设。

注:

1.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相关的课程称为双证课程(在一个教学方案中,双证课程一般设计为5门,包含3门核心双证课程和2门辅助双证课程,其中“★”表示核心双证课程、“☆”表示辅助双证课程,在课程名称前面标出,证书课程为必选课程)。本模板中的“双证课程”是对核心双证课程和辅助双证课程的统称。

2.表一中的知识、能力结构分析可选择采用六种职业能力分析方法之一进行分析。

3.各方向中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为二选一课程,课程性质为选修,一旦选中即为必修课程。

二、课程说明

(一)公共基础课

1.开放教育学习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学习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2.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网络使用基础,文字处理系统Word,电子表格系统Excel,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网页制作系统FrontPage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零部件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系统(Word)、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的操作与应用。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学时,开设一学期。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要求是:全面阐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地位与意义,完整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内容体系及精神实质,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创新。在此基础上,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真正实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教材的基础上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课程内容由十三章组成。第一、二章是分别总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从第三章到第十三章,分别讲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国情、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及党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样做,一方面力求涵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力求突出目前理论学习需要抓住的几个重点。

4.英语I(1)

本课程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北京电大公共英语课,供各类专业(不含英语专业)的专科学生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掌握1100个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函等;能够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同时,本课程通过提供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这些国家的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5.英语I(2)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英语I2)》有文字教材两本:主教材《开放英语2》和辅助教材《开放英语综合练习2》。主教材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每单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语言要点、文化点滴、导学帮助、学习技巧、学习小结、词汇学习、录音文本、练习答案、复习自测等。辅助教材内容与主教材相对应,在进一步巩固主教材所学内容的同时,加强语音语调学习,扩展词汇量及语法点,补充综合练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掌握1600词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函等;能够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 

6.经济数学基础12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基本运算能力,使学生受到基本数学方法的训练和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预备知识,实数、方程、不等式、集合与区间;函数,函数概念、定义域的求法、函数关系式的建立;一元函数微分学,极限与连续概念、极限计算、导数概念与计算、复合函数求导数;导数应用,单调性判别、极值的应用;一元函数积分学,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定积分概念及计算;积分应用,积分在几何和经济中的应用;数据处理,总体和样本、重要特征数、频率直方图;随机事件与概率,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事件的独立性;随机变量与数字特征,随机变量概念、两类随机变量、数学期望和方差、正态分布;矩阵,矩阵定义、矩阵乘法、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和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组解的判定、求方程组的一般解和特解,矩阵代数应用举例。

(二)专业基础课

1.★货币银行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和运行机制有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成为了解金融理论和实务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一般理论、信用理论、利率理论、银行理及其一般业务,金融市场的分类与认识、货币供求理论及其均衡、通货膨胀的发生与治理、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2.☆基础会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任务及核算方法;会计科目与帐户;复式记帐原理、借贷记帐法、帐户对照关系和会计分录;会计确认与计量、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会计帐簿的设置和登记、日记帐、分类帐、明细帐、帐簿的试算与记帐错误的更正;帐簿的结帐与对帐;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盘存制度、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结构、内容及编制方法、会计报表的披露和注解、会计报表的报送和审批;会计循环、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会计规范体系、会计法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等。

3.统计学原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主要内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统计学的基本范畴、统计组织和管理、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统计分组、统计分布、统计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综合指标的应用、抽样推断的意义和内容、抽样误差、抽样估计的方法、抽样组织的设计、假设检验的意义与假设命题、假设检验方法、符合检验与秩和检验、相关的意义和种类、相关图表和相关系数、回归分析、指数的意义和种类、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因素分析、指数数列、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统计综合分析的概念及其一般步骤、统计比较、统计综合评价。

4.计算机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学会操作计算机,能够解决银行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计算机在金融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为学生毕业后能结合金融工作的实际,应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5.经济法律基础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论述了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对比例现行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具体说来,其讲授内容包括: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法的原则、地位和作用;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确立和保护;企业法律制度(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私营企业法和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商标法、专利法)等;除此之外,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包括代理、时效、财产所有权等内容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财政税收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计划统计法律制度;会计审计法律制度以及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

(三)专业/职业延展课

1.经济应用文写作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实践性强,实用性突出,是本课程的最大特点。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经济类学生掌握有关实用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知识,形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专业写作能力及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它们的总体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为写好毕业论文和从事学术研究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本课程除“概论”之外,将系统讲述以下文体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要领: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新闻;商业广告;经济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投标文书;经济合同;经济诉讼文书;审计文书;涉外经济文书;股份制文书;公共关系文书;经济论文。本门课程宜在学生学完一定数量的专业基础课后开设。本课程的教学注意同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和衔接,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写作训练,可使相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得到应用。

(四)专业核心课

1.金融企业会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市场的一般理论、金融市场的主体、客体和媒体、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期货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股票与债券投资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战略等。

它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金融企业会计在金融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技术方法和运用会计加强经营管理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存、贷款及结算业务的会计处理;金融机构往来的会计处理;信托、期货、证券、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会计处理;外汇业务的会计处理;所有者权益以及费用、收入与利润的会计处理等。

2. 企业金融行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主要研究企业与金融市场的关系,也就是企业如何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和筹资,如何进行资金管理和财务决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从根本上讲,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内部管理了,企业的经济活动,无不渗透到金融领域,而成为一种金融行为。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资金管理和决策;企业的投资政策、筹资政策、股利政策;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国际财务管理等。

3.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业务发展状况,掌握如何营运资金,调度资金,以取得最佳效益,为做好金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别讲述商业银行的组织、计划、资产业务与负债、资本金管理、国际业务以及金融创新、市场营销、人事管理和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内容。

4.★财务管理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财务与财务目标、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观念;企业筹资的意义和原则、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几种主要的筹资方法的运用,资金成本,资本金的筹集,负债融资管理,筹资渠道和方法,财务风险与财务结构;长期投资决策的内容,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投资管理的基本方法,无形资产投资,长期投资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外投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管理各项流动资产的具体方法,货币资金的管理,应收帐款的管理,存货管理,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管理;成本、费用的内容及其控制程序与原则,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企业收益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利润分配与股利政策,营业收入的管理;财务分析的内容和基本方法,财务评价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及主要指标,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企业扩张与收缩等特殊情况下的财务管理方法等。

5.国际金融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领域的主要业务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国际金融市场业务、国际金融机构及其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运作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与掌握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及其相关业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作方法和有关国际货币体系的知识。

6.金融市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金融市场是一门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金融理论与实务课,金融、保险、证券投资、财政、税收、财务会计等专业必修或选修。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一般理论和运行机制、规则等,对债券、股票、公司债券、金融期货、外汇等的发行、流通及选择决策有理性认识和把握。

7. 现代金融业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领域的主要务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现代金融业务课程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货币范围和层次的概念及划分标准;货币流通与国民经济运行;信用的形式;利息的概念和功能;利率的概念及决定的因素;银行的性质和职能;金融体系的一般构成;现代银行经营的发展趋势;负债业务的概念和类型;资产业务的概念和种类;银行贷款的种类;中间业务的概念和种类;中央银行业务的内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原则、模式、基本原则和指标体系;贷款风险的防范和转移;银行结算的概念、组织管理、基本原则、规定、种类、纪律及管理体制;信托的概念、职能、业务种类;租赁业务的特征、作用、种类和费用的计算;保险的内涵、职能、分类和经营原则;再保险的意义;金融市场的含义、作用和构成;短期长期资金市场的业务活动;外汇市场的种类和业务活动;外汇的概念;汇率的概念和标价方法;外汇管理的内容;利用外资问题;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和内容;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判断机调节对策;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与管理;国际结算的概念、特征;国际结算的支付工具和方式;货币供求的概念与均衡;通货膨胀的类型、原因及治理;货币政策的概念和目标;中央银行信用调节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8.中级财务会计(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中级财务会计(一)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最主要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证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与无形资产等各项资产的核算。

9.中级财务会计(二)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学时,开设一学期。

中级财务会计(二)主要内容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收入、费用及利润的核算;会计政策变更及处理会计估计变更及处理差错以及前期差错的处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五)专业基础课一

1.★西方经济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财经类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宏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政府与市场、企业组织与创新过程、企业生产行为与收入分配、消费行为、产业组织、宏观经济的均衡与非均衡、财政与税收、银行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稳定增长与微调、国际经济、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等。

2.政治经济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资本主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商品流通过程及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它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同时阐明了商品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了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内在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积累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和机制(即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市场机制等)的作用。社会主义部分主要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特征、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市场体系;现代企业制度;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分配和使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通过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六)通识课

1.地域文化(专)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北京地域文化的有关知识,扩大人文视野,以增强对祖国首都的理性认识。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王府井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北京古建筑、老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皇家园林、北京文物精品鉴赏、北京名胜古迹纵览、北京文化与生活等。

2.社交礼仪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学时,开设一学期。

现代礼仪系列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06年下半年最新推出的一系列课程。在目前已有三门课程被确认,分别是“社交礼仪概论”、“商务礼仪概论”、“国际礼仪概论,它们是作为通识课程开出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具备礼仪知识已是人们必需做到的,所以礼仪课程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许多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知识较为基本,是学好其它礼仪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介绍了社会交往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各种社交礼仪,具体包括交往礼仪、通联礼仪、聚会礼仪、餐饮礼仪、公共礼仪等内容。

3.工具书与文献检索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熟悉文献信息资源的素养,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意识,借助于检索工具获取知识、文献、信息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为基本目标。

课程主要讲授产生在中国的重要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系统或检索工具。包括辞书资源、图书资源、报刊资源、时事信息资源以及揭示、获取这些资源的检索工具。在时间上,通贯古今;在范围上,涵盖学习工作中最为常见和基本的问题;在载体形式上,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并重;在资源类型上,包括迄今为止积淀形成的主要的资源类型。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将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工具”——“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内容构成主要是:重要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知识、演进、特点、功用;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工具的原理、结构、特点、功能;利用检索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思路与途径、方法与规范。课程重点介绍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或检索工具约50个(种)左右。